2025-04-03来源:粤海水务办公室
香江潮涌处,华彩映湾区。3月31日,“涓涓甲子意 碧波润香江——东江水供港60周年纪念展览”在香港中环街市揭幕,邀请香港市民循着汩汩水声走进这条跨越一甲子的时光隧道,感受祖国母亲对香港同胞的深情大爱,重温荡气回肠的奋斗岁月,聆听水泽万家的时代新声。同期,在香港添马公园开幕的“舞动的水滴”大型装置艺术展、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的国际水务领袖高峰论坛等粤港双方系列宣传庆祝活动中,粤海集团及下属粤海水务都以不同形式深度参与,在这“甲子东深,同心共庆”的重要节点,面向香港社会各界深情讲述“东江之水越山来”的岁月过往,全面展示了“从东深到粤海”的奋斗与传承,放眼展望了“四龙粤起,水泽湾区”的安全水网蓝图,充分彰显了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和粤海“知行山海”的文化传承。
生命动脉:东深供水工程的史诗赓续
在国际水务领袖高峰论坛开幕前夕,一座高度为18.8米的“大水滴”艺术装置悄然矗立在香港添马公园中,上百个水滴装置在镭射灯投影下色彩斑斓,与维多利亚港的星光交相辉映。走进其中,便置身一场流光溢彩的艺术展,眼前是粤港两地因水结缘的动人故事,耳畔响起跨越60载的深情告白——流淌同胞大爱的东江水、饱含家国情怀的赤子情,是“把最甜的水送给同胞”的情深意重的生动注脚。
自1965年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建成以来,东江水便披星戴月,穿山越岭,只为奔腾入港,滋养香港的每一寸土地。随着时代发展,香港、深圳和东莞的用水需求日益增大,东深供水工程于1974年、1981年、1990年先后进行了三次扩建,并于2000年兴建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实现了对港供水量与质的“双重飞跃”。
在东改工程启动的同一年,广东省政府决策,将东深供水工程注入重组中的粤海控股集团,东深供水工程的历史自此翻开了“粤海篇章”,而东深供水的标准、经验与精神,也成为引领粤海集团阔步奋进、跨越发展的重要财富与动力。
二十余载风云激荡,生命动脉工程史诗赓续不断。粤海水务贯彻粤海集团部署,从东深供水工程起步,以初心为舵、以匠心为锚,在城镇化浪潮中劈波斩浪、阔步四方——昔日83公里供水生命线,化作跨越山海的民生水脉,浸润着全国亿万百姓心田。
水网宏图:岭南水利动脉的时代跃迁
从中环街市到添马公园,室内室外两场“东江水供港60周年”展览形式各异,却讲述着相同的时代奋斗之歌。展览现场,人们在为“东江之水越山来”动人故事而感慨的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水网蓝图而深深震撼。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水源保障核心力量,东深供水工程“生命水脉”的初心使命一如既往:当前年供水规模达24.23亿立方米,供水量占香港淡水总量的70%至80%、深圳用水量的50%以上、东莞沿线8镇用水量的80%以上。这背后,是一代代工程建设管理者安全供水的庄严承诺,更是家国情怀、同胞大爱源源连起的血脉纽带。
站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高度上,面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挑战,广东积极谋划“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构建以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五大干流纵向贯通,东深供水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横向联动的“五纵五横”水网主骨架,编织起一张覆盖16个地级以上市、服务7600万人口的智慧水网,重塑岭南水脉。在这张蓝图中,粤海水务勇担其中“四横”的建管重任,以如椽巨笔书写着“江水连心”的智慧治水新篇。
在珠江潮涌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已全线贯通。这条潜入地下的“水长城”,让广州南沙、东莞智造、深圳科创尽享甘霖。而在粤西“龟背地”,总长499公里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劈山穿海,未来将年引21亿立方米西江水润泽湛江、茂名等4市1800万群众,让“千年旱地”焕发新生。转向粤东,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以15台盾构机齐发的壮阔气势,重构粤东水资源版图,为战略性产业集群注入澎湃动能。
擘画水网宏图,沿途筚路蓝缕。以曾经“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豪迈气魄迎难而上,粤海“铁军”凭借坚毅拼搏的精神、专业精益的技术,解难题、填空白、创纪录,以实际行动写下岭南水利动脉时代跃迁的篇章。
粤海担当:以科创之力蓄积湾区“水动能”
在4月1日的国际水务领袖高峰论坛上,粤海水务代表粤海集团,面向全球多国的水务行业顶尖专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官员,分享了“智慧水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粤海之道”,在国际舞台展示了“中国水安全专家”的创新实力——事实上,敢闯“无人区”,勇饮“头啖汤”,永远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现状,正是粤海源自东深的文化根脉。
甲子东深,建设者们的“时代楷模”精神早已成为粤海集团“知行山海”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山文化”,正为构建粤海集团“1281”治企体系、推动战略转型提供动力支撑和精神保障。追寻一代代东深建设者敢于创新、接续奋斗的足迹,粤海水务也正以“科创兴企”为帆,将东深供水工程锻造成数字治水新标杆——全线7.8万余个数据点实时“毫秒级响应”,覆盖“天、空、地、水、工”多模态的全面感知网络,BIM+GIS、北斗导航、数字孪生、5G通讯、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多重加持,让这座甲子工程拥有了全面互联、信息共享的“智慧大脑”运管系统,并于2023年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调水工程首批认定,以更数智化、精细化、标准化的运行管理,续写着“时代楷模”的创新传奇。
在广州南沙黄阁“智慧水务”标杆水厂,“AI模型+边缘计算”精准调控着每一滴水的旅程,“管网三层级分区”体系每年节水约360万吨;汕尾“智慧污水”标杆示范点东部水质净化厂里,“全地埋+智慧化”模式正让污水重焕新生;梅州丰顺的“碳中和”水厂,以绿电驱动和智慧管控实现“清水长流不染青山”的绿色诺言,年减少碳排放近2000吨。通过研发漏损闭环管理等“智慧管网”系统,粤海水务在多地每年累计节约水资源超4700万吨……自东深而始的粤海“智慧水”,正源源流向各地,造福城乡发展、润泽百姓民生。
当湾区的璀璨灯火倒映在深圳水库的静静碧波,这泓跨越一甲子的汩汩清流,正向着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奔涌不息,涓涓讲述着初心不改、水润万家的粤海“湾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