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1来源:粤海水务办公室
在粤海水务服务覆盖的各个城市、乡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头戴安全帽,身着反光衣,手拿听音杆,在深夜里,穿街过巷、步履不停,寻着城市供水管网的脉动,用耳朵去聆听和判断管道是否存在漏点,以周而复始的默默奉献,守护着千家万户的供水安全。他们共同的名字,是粤海水务“听漏”维修班组。
粤海水务供水管网“听漏人”
微声中锁定漏点的“夜行者”
供水管网“听漏”,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工具、通过耳朵聆听管网水流与周围物体摩擦等多种细微声音,判断出是否存在漏点以及漏点具体所在。虽然听起来颇有“高手风范”,实际上确是真正的“辛苦活”——白天车流多、噪音大,要想听得清晰、定位准确,午夜时分至次日清晨才是他们开展作业的“黄金时段”。因此,粤海水务“听漏”维修班组的成员个个都是名副其实的“夜行者”。
“听漏”队深夜工作
彭春胜是汕头粤海水务客户服务中心的听漏队队长,也是一名有着16年工作经验的资深“听漏人”。前段时间,他和队员们接到紧急任务:汕头市大学路周边供水管道因故可能出现漏点,为避免进一步出现爆管等状况,须前往进行全面排查,以保障区域用户供水安全。由于该路段为连接高速公路的主干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后,他们发现周边车流往来、环境嘈杂,且水泥材质干管传音差,使用专业仪器也难以准确判断漏点位置。于是,彭春胜和“听漏”队员们于次日凌晨3时再次集结在大学路路段,首先用管线仪和探地雷达等专业设备进行管道定位,再一步步、一段段地细致“开听”,不放过任何“非正常”的细小声音,最终准确发现漏点,为提前采取维护措施、避免发生爆管提供了关键信息,当“听漏”队准备收工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主干道探漏需在深夜开始
夜行不怠,只为保障供水安全。“干这行,必须得是夜猫子!”彭春胜笑着说:“职业特点嘛,大家早都习惯了!”据了解,他所在的汕头粤海水务“听漏”维修班组共有17名成员,不仅连续多年获评公司“先进班组”,在2004年和2008年更是两获汕头市“青年文明号”称号。2023年,这支“听漏”团队全年发现供水管道漏点2200余处,助力公司供水综合漏损率同比下降4.13%,全年实现节水约500万吨。
无惧寒冬酷暑的“坚守者”
作为城市供水管网保障维护的“前端防御”,“听漏”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作的频度、强度以及重复度都很高,但为了安全稳定供水,无论寒暑冬夏,“听漏人”总要如常出发。
李文明带领团队巡视沿途管线
今年春节前夕,广西梧州的气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清晨时分天色还未大亮,清冷的街道上几乎见不到行人,梧州粤海水务的“听漏达人”李文明却已全副武装,和搭档一起开始了工作。据李文明介绍,梧州粤海水务的供水管网全长700多公里,由于城市历史悠久,部分供水管网仍在使用铁管,铺设年限较久,随着季节环境的变化,管道热胀冷缩,会产生裂缝,导致管道漏水。“如果这些小裂缝、小漏点得不到及时发现并修复,就有可能导致爆管,甚至造成区域性停水。”日常“听漏”巡查的重点,在于循着管线走向一段段地听,所以即使天气寒冷,“听漏”也必须徒步完成。在龙骨冲路的一处闸门井附近,搭档用专业设备掀开井盖,李文明则拿出一根长长的金属“听漏”棒,将“听漏”棒的一端贴到供水管道上,再将自己的耳朵紧紧地贴着冰冷的“听漏”棒另一端。整个“听漏”的过程中,李文明始终安静而专注,周围的时间也仿佛一度静止。“听”过一处,再步行去下一处,团队配合无间、动作熟练——听水管、观状态、闻气味,努力不放过任何可能存在的裂缝与漏点。
李文明与听漏队员在寒风中检测漏水点
深冬的梧州寒风凛凛,几个点位操作下来,大家已是不住搓手、跺脚,脸颊也被风吹得泛红。前面的巡查之路,还有几十个这样的点位要到达,但在李文明和“听漏”队员们看来,这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工作日常。据统计,从事“听漏”工作已有28个年头的李文明,巡查作业的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我们这个工作,不分寒暑、节假无休,关键在于坚持,下得了功夫,耐得住寂寞!”李文明说:“‘听漏’其实是保障老百姓供水的一种‘保险’。每发现一个漏点,我都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一点,28年来从未改变。”
熟稔技艺与水务匠心的“传承者”
虽然都叫“供水管道”,但在实际工作中,即便是很小一片区域,管道的口径大小、材质、走向、深度都会有所不同,“听漏”所能听到的声音也千差万别。尽管探漏设备在不断升级进化,但截至目前仍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作为一种“手艺”,“听漏”的核心始终在人。在粤海水务分布全国多地的45家自来水公司,“听漏”维修队伍人员的总人数达95人,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有六成拥有10年以上的专业经验。厚植“师带徒”的传承文化,成为粤海水务打造并保持“听漏”队伍专业与高效的关键所在。
刘汉习与他的“徒弟”们
12年管道维修工,17年“听漏”工,这是常平粤海水务“老师傅”刘汉习的生涯履历。据刘师傅讲,和许多“后生仔”一样,刚接触“听漏”工作时他自己也是一片迷茫,但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尽头,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失败中努力成长,最终不仅实现了独立“听漏”,更是成为了“听漏”团队的带头人,摸索形成了一系列“听声辨位”的宝贵经验,并通过积极主动地“师带徒”,为企业培养出了多名业务骨干。
刘汉习传授查漏经验
作为一名“师父”,刘汉习在每次带徒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手把手”地教,从熟悉管网线路,到指导检漏技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绝活儿”分享给年轻人。“要练好‘听漏’,没有捷径可走!”30年的磨砺与积累,让刘师傅对“听漏”有着独到见解:“苦练、悟性、耳力、判断缺一不可,必须用脚走、用耳听、用心记,耐得住性子,一点点积累提高。”刘师傅说,业务与技艺的传承是粤海水务的文化。自己是前辈教出来、带出来的,也会始终坚持把这些经验传下去,让更多年轻人提高技艺、丰富经验,更好地为供水事业做贡献,为百姓生活和地方发展做好服务。
四时流光,匠心于水。
李文明、彭春胜、刘汉习的故事,是粤海水务95名供水管网“听漏人”的共同故事,也是更多每日辛勤忙碌、默默奉献在供水服务一线的粤海水务人的故事。也许平凡往复,却可贵于坚持和用心。这些故事,与一座座城市、一个个家庭每一天的安全、稳定用水点滴相关,涓涓交汇在一起,正是“水润万家,粤海为民”的承诺与担当。
谨以此文,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坚持努力的“最美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