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5来源:新闻中心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夙兴夜寐、风雨兼程,奋战在各地重点民生水务项目的最前线;他们精益求精、真诚以待,坚守在为民服务、优质供水的最前线;他们追求卓越、创新求进,深耕在智慧水务与水技术研发的最前线……
他们共同的名字,是粤海水务人。
他们共同的信念,是粤海水务心系百姓、服务发展的初心与情怀。
今起,我们将开设“水务最前线”专栏,深入一线、聚焦基层,记述粤海水务工程建设、水务服务、科技研发等各领域的先进个人与团队,展示他们最真实、最鲜活的奋斗故事与良好风貌,弘扬凝聚顽强拼搏、创优争先的文化精神与磅礴力量,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引韩济饶供水工程的施工一线,有一支队伍:他们在幽闭狭长、空气闷浊的地下隧洞中奋战800昼夜,克服困难风险,寸寸凿通了全长21公里的引水隧洞,将“粤海精神”刻在了粤东群山之间。他们,就是粤海水务的隧洞铁军。在他们当中,有一位始终冲在最前线的“硬汉”,同时也是技术过硬、各方信服的“隧洞专家”,他的名字,叫耿连绪。
向前!21公里隧洞的艰险奋战
为了引韩江水解苏区饶平之“渴”,引韩济饶供水工程应运而生,而要真正实现62万饶平人民的这一夙愿,必须凿穿群山,建成全长21公里的引水隧洞。2021年,是引韩济饶隧洞建设的攻坚之年,作为工程副总指挥和现场技术负责人,耿连绪将这一年形容为“1米1米迎难掘进的365天”。
耿连绪和施工人员在隧洞施工一线并肩奋战
“干了将近20年的地下工程,这么难、这么险的隧洞还是头一次遇到!”耿连绪介绍说,引韩济饶的虎头山主隧洞洞口直径只有3.6米左右,大中型机械无法进入施工,只能依靠人工钻爆和小型设备运输残渣。尽管现场人员24小时“三班倒”,双侧同步全力掘进,但单日掘进的最高记录也只有15米。原来,主隧洞地处韩江断裂带上,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每一炮爆破、每一钻凿下,都可能面对无法预知的风险和状况。
2021年1月5日,2号支洞上游主隧洞770米处爆破后,掌子面顶部滑塌,形成一个超过10米高的“空腔”,大量泥浆碎石瞬间滑落,填满了隧洞内十几米的空间。“必须及时止住滑塌,否则一旦‘冒了顶’,砂石泥浆都会涌进隧洞,可能2个月都没法正常施工!”耿连绪回忆说,指挥部当时马上召集各方紧急“会诊”确定方案,先向滑塌岩层注入“双液浆”,再进行“大管棚支护”加固。“说实话,在现场心里也是打鼓的,一旦突然涌泥没过了小腿,再想往外跑都迈不动步子!”耿连绪坚定地说:“但这时候我们不冲在最前面,怎么指望工人们顶上去?”此后十几个昼夜,指挥部全体管理人员轮班值守,组织施工人员既高效又谨慎地向前推进,终于成功通过了充满风险与艰难的滑塌区段。
引韩济饶供水工程全线贯通
隧洞建设基本都是在地下数百米的深处进行,洞里空气闷热混浊,而且长时间在幽闭空间作业,对人的心理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耿连绪和工程指挥部的战友们经常一干就是7、8个小时,出来吃口东西、到工棚里眯一会,又返回第一线继续战斗。在粤海团队强有力的组织引领下,参建各方历经800昼夜的艰苦施工,终于在2022年1月9日凌晨,实现了全长超过2万米的引韩济饶引水隧洞全线贯通!
高效!非同寻常的“隧洞智慧”
在幽长隧洞里往返指挥、安全巡查
2004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耿连绪18年来始终在大型复杂地下工程项目的技术建管一线工作,先后参与宜万铁路堡镇隧道、青岛地铁2号线等重要工程建设任务,实操线路总里程近百公里。长期的实战与钻研,让他总结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隧洞智慧”。
“一靠懂、二靠义、三靠严!”耿连绪总结说:“首先你必须‘懂行’,无论技术、工法还是现场管控,得让工人们信服,才能真正服从指挥。”引韩济饶隧洞建设中,耿连绪结合多年经验优化爆破工艺,采取“直眼掏槽开挖”,成功将爆破每炮进尺由2米提高到2.5米,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将开挖效率提升了20%;同时将关键线路施工的风枪配置由每班3台调整至4台,为每个循环节约了近40分钟的作业时间。实实在在的提速,为隧洞建设进度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充分展示了“粤海水务人”的专业水平,赢得了参建各方的认可与信服。
耿连绪经常和工人围坐交流,和大家打成一片
不当班时,耿连绪经常深入工棚,和大家聊天、拉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尽力帮他们解决合理诉求,和他们打成一片。不过,一旦涉及安全、质量、工作态度等原则问题,耿连绪就会展现出铁面无私的“硬汉”风采,敢说、敢管、敢罚,施工人员们说,老耿平时很和蔼,但严肃起来“也挺吓人的”,不过他一向待人真诚、处事公平,“大家都很服他”。
无悔!“硬汉”也有“小遗憾”
“低调务实,平时话不多,但在涉及业务、技术的重要问题上,总能拿出一锤定音的关键意见!”在同事们眼中,无论业务还是性格,耿连绪都是真正的“硬汉”,但在生活中,他也有着自己的柔情与“小遗憾”。
耿连绪和同志们交流分享技术经验
耿连绪家在山东青岛,由于引韩济饶隧洞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工作职责要求他必须长期驻守在一线,只得长时间和家人异地分居。整个2021年,他和家人陪伴相守的时间加起来只有27天。“每次都是匆匆而回又匆匆地走。现在孩子长得很快了,一年回家3次,每次都感觉变化挺大的。”不能陪伴儿子的成长,让耿连绪不免酸楚和遗憾,“但干事创业就要有取舍、有牺牲,尽责奋斗是我和家人共同的选择,无怨无悔!”耿连绪说,他相信儿子将来一定会理解:爸爸是在做为民造福的好事、大事!他也希望,儿子能成长为一名重责任、有担当的男子汉。
过硬的专业能力与突出的工作成绩,让耿连绪在2021年收获了粤海水务年度“金牌员工”的荣誉,而他却谦虚地说:“这枚‘金牌’,归功于每一名并肩作战的建设者兄弟!”刚刚过去“5·30”节点,引韩济饶的“硬汉们”凭借共同努力提前20天完成了计划任务,此刻,他们正为了实现“6·30通水试运行”的目标而继续奋战在幽长隧洞中,尽管仍要和时间赛跑、与困难过招,但他们心坚似铁、一往无前,誓将韩江好水早日引到饶平,为62万苏区百姓“解渴”!